大唐开元通宝的价值是多少?
开元通宝是唐初开始通行的币制。通宝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改变了流通 coins在币文上以重量为名称的货币命名惯例,通宝钱不以重量命名,其含金量由官方统一规定。开元通宝并不是以年号为名称的货币。唐朝开元初年,玄宗皇帝认为开字里面有金,是铜币,有重文,又避"嫌名"。开元通宝由此得名。此后,历代货币改名多称通宝和元宝,不再以重量命名,一直沿用到清末。
开元通宝的货币制度在铜币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对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开元通宝也是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沿用了近300年。在唐代中后期、五代十国以及宋代初期,作为主币铸造和流通。虽然经历了战乱,但其流通范围并未受到影响。到北宋末年,仍然有开元通宝在流通使用。由于社会历史、经济、政治等原因,唐末五代十国期间,出现了许多地方政权,并在地方上自行铸造发行钱币。其中,绝大多数沿用开元通宝的钱文,仅铸造工艺、铸造规模和重量有差异。
由于铸造时间、地点的不同,开元通宝的形制、重量差异很大,版别众多。开元通宝钱文均为真书体,包括隶、行、草、篆。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徐浩等人对钱文均有书楷。其中,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隶书"开元通宝"是世人公认的美轮美奂的神品钱。
关于开元通宝钱的铸造和用途,史料中关于开元通宝制钱有"每十钱重一两"和"每千钱重八两"两种记载。有学者认为,"重一两"的钱为大样范铸的母钱,"重八两"的钱是"行用钱"。也有史料记载,开元通宝中有一种径八分(约24.88毫米)、重二铢四参(2.4铢)的大样"开元通宝"。这种钱铸造时所用的铜模由黄金制成,每钱制作成本约三钱,价值约40钱,主要用于赏赐。"每千钱重八两",合每钱重2.67克,应为"行用钱"的铸造定重,实际上在实际铸造中,开元通宝存在重品、大样和小样等不同等级。
关于钱币中开元通宝的价值是多少,这需要根据品相、年份、发行量等因素来确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开元通宝由于历经多年战乱,许多地区已经不复存在,因此许多地区的开元通宝都属于中国古钱币中的珍贵品种,所以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鉴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