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酒收藏价值吗?
在收藏界,有这样一句话广为流传:“瓷器是王,书画为王,古玩是王,酒是王八!”因为,古字里酒字下边多一点。尽管这是一句玩笑话,但也从一定程度上映衬出酒在收藏界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瓶白酒是1949年在北京红星酒厂生产的“合作牌二锅头”,目前市面上已经基本绝迹了。后来1952年,中国轻工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评酒会,并评选出以“汾老大”,西凤、泸州曲酒和茅台为首的“四大名酒”,这些古董酒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极具收藏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酒文化也空前繁盛。从1978年到1983年,短短五年时间,中国酱香型白酒的鼻祖茅台从年产700吨扩大到5000吨,增幅达614%。五粮液、竹叶青、剑南春等知名酒厂也纷纷扩大规模,这直接导致了80年代的白酒产量一度攀升至历年新高。
尽管如此,80年代酒由于生产时间相对较晚,存世量也不为多,同时这一时期的酒大都是用于老百姓日常饮用,很少能留存下来,所以作为古董酒,80年代酒也具有不错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对于80年代酒,有人用“稀缺、珍贵、亲民、保真、保值”来概括。80年代酒稀缺,它不仅指80年代这10年,而是指上世纪计划经济时代的酒。80年代酒生产于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所以80年代的酒产量不算太多。珍贵主要是体现在这10年的老酒大部分已经饮用,存世量并不多。亲民表现在80年代酒的酒质、包装等,既贴近平民收藏爱好者的口味,也符合中产收藏爱好者的精神诉求,不花很大的本钱即可购买到心仪的藏品。保真、保值是根据老酒的收藏经验总结而来。新作老酒不论从酒度、酒味还是包装、标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难以乱真,因此80年代酒的造假极少,具有极高的保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