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邮票有收藏价值吗?
据相关媒体统计,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已有中国香港、科威特、马来西亚、马绍尔群岛、纳米比亚、纽埃、圣马力诺、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图瓦卢等9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14套抗疫邮票。这些邮票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人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感人事迹,有的邮票表达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决心,寄予了对生活的美好期望。譬如,5月15日,香港邮政发行了一套以“同心抗疫”为题的邮票,记录了香港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共同对抗疫情的情形。邮票中出现了消防车、负压救护车、铁路货运列车、医院管理局流动采样站、“检疫安心”包等人们在抗疫过程中的“老相识”。值得一提的是,为避免人群接触促成交叉感染,减少邮票发行的接触环节,香港邮政还首次为纪念邮票专题发行的邮票小全张以网上预约发售形式取代了以往在各邮政局的销售模式。
抗疫邮票,用方寸见证战斗,用铭记致敬英雄。这些关于抗疫的邮票和小型张或小全张,在全球疫情仍在发展之际面世,不仅表达了各邮政所在国或地区人民对这场疫情的看法,而且彰显了人类同舟共济、抗疫必胜的信心。相信在人类对这场疫情的“作战”史册上,邮票会是一份独特而珍贵的文献留存。
就国内来看,关于邮票市场如何,受疫情影响有多大,是否仍然值得收集期待,一些集邮票品网上交易平台上的邮票商家,似乎可以让我们管窥一斑。
据某国内大型网上交易收藏品市场负责人介绍,2020年年初疫情暴发以来,邮市集邮票品交易总体呈现有价无市、价高难卖的态势,线上邮票交易品种大幅下降,大多数集邮票品的交易量明显减少,不少卖家直接选择关门暂停营业。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热门品种仍广受追捧,价格一路看涨。
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人们闲暇时光增多,收集使用邮票和文具用品的人越来越多。有商家就表示,由于疫情关系,中小学延期开学,不少孩子赋闲在家,家长趁机给孩子购买压印《钟南山爷爷》个性化邮票的信笺或学生本册文具,借机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教育,这类邮品因此成为疫情期间居家收集使用的热门品种。而像《庚子年》生肖票、《中国灯谜》《二十四节气(三)》《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等热门种类的邮票,以及《中国石窟艺术(二)》《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等纪念张邮品,交易量也都保持或好于去年同期水平。
另一方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之后,白衣天使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伟大英雄,与之相关的邮票和邮品自然格外引人瞩目。《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张中包含的我国著名医学家吴咸中、吴孟超和王忠诚院士,都是我国肝脏医学与神经外科学界的泰斗和开拓者,堪称白衣天使中的杰出代表,“科学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因此,这张纪念张以及一些与医学等科学密切相关的题材邮品,受到广大集藏爱好者追捧。
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邮票是方寸艺术,是发行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情况的“缩影”。目前世界上仍有约70%的国家和地区将邮票视为重要的宣传媒介,因此,它们发行的邮票中关于本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体育等领域重大事件的内容都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其收藏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譬如,中国香港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著名国际大都会,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它发行的邮票一直广受包括内地在内的各地藏家喜爱。据某集邮票品交易平台的热门邮商反映,2月11日香港邮政发行的“中国著名艺术家”四四方形邮票小型张,发行当日就受到热捧,其市价从15.5港元跃升至120港元,涨幅近7倍。而这套邮票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中国著名艺术家”邮票小型张是香港邮政从2014年至2020年连续7年发行的系列题材邮品,它既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而且成套之后版式方正奇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收藏感觉,自然容易受到邮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