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州普照寺碑拓本价值多少?
普照寺碑又称《赵和尚碑》,无书写者姓名,系王羲之后裔王述之书。该碑原石在沂州(今临沂城北旧沂水县)普照寺内,碑文记载了一个名叫赵怀德的和尚的身世。碑额篆字三行,共九字,每字径15厘米。碑身高220厘米,宽110厘米,厚45厘米。碑文20行,每行52字,字径5厘米。碑文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十二月二十五日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四月,沂州大水,水落而石碑乃现。
据方志记载,清末原碑尚存,后散失,仅存拓本流传。拓本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该碑碑额篆字结构严谨,笔势纵横;碑文楷书兼有隶法,古朴典雅,自然豪放,有王羲之《乐毅论》笔意,用笔之精妙、结体之严谨为世所罕见。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称此碑为“齐鲁之瑰宝”。
普照寺碑拓本纵86厘米,横45厘米。清末后,原碑散失,仅存拓本流传。明末清初书法家倪后瞻跋云:“此盖宋时之米元章,元时之吴松雪(吴昌硕),国朝之刘诸城(刘墉)所自得笔法处,不观是刻,几如未见米、吴及诸城书也。”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于1960年观此拓本后赋诗曰:“不观普照碑,几疑怀素伪。若观普照碑,始信有羲之。晋人遗墨关,二王为启齿。人间有是碑,何必辨禊序?”足见此碑拓本艺术价值之高。
2007年春拍会上,明代拓本的普照寺碑曾以37.95万元的高价易手。
拍卖市场近年来书画类艺术品可谓异军突起,屡创新高,但古籍善本拍卖却始终不瘟不火。今年春拍会上,明代拓本的沂州普照寺碑曾以37.95万元的高价易手,显示了碑帖在艺术、收藏品市场的魅力和行情的走好。碑帖艺术与书画、陶瓷、邮币等同为收藏品大类。在历代收藏品中,碑帖收藏源远流长,是历史较为久远的收藏项目之一,它与收藏简帛、古籍善本、字画等同为文人雅士寄情性、畅文思、乐逸兴的收藏嗜好,是伴随着中国书法艺术和印刷技术的产生而兴起的收藏门类,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和收藏界中享有非常重要的特殊位置。
普照寺碑,原在沂州普照寺内,康熙五十九年大水后散失,现仅存拓本,共20行,每行52字,字径5厘米。为国内珍贵法书碑帖文物,今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碑文记载了赵怀德的身世。碑文由王羲之十二世孙王述之撰写,书法工整隽丽,历来为书家所重,明代著名书法大师倪后瞻和清代著名书法家翁方纲都曾对它加以推崇。碑额篆字三行横读,每字径15厘米。碑身高220、宽110、厚4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