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砖砚有收藏价值吗?
砖砚是中国砚台形式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在我国古代文房四宝中砚台也通常用砖石来制作,但砖砚和一般砚台用砖石制作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以制砚为目的而制作的。一般使用的砚砖多数是东汉,魏晋时期用于墓室,房屋建筑,辟邪等装饰和陪葬的用品,在这些砚砖上往往刻有文字,图案动物和花草等装饰。由于汉砖上的装饰图案古朴雅拙,文字结构古茂雄健,线条浑厚苍劲,体现了两汉时期质朴深沉的审美风格,而被后世文人所珍重。
砖砚从唐代就开始出现了,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二三:“《唐阙史》:‘赵光逢大中末,释褐,为试大理评事。释褐之日,将署衔,司吏误为大理评事,既而署行,方觉漏试字。既列清要,无敢论者。光逢愧之,无以自适,每召对延英,常以笏击之,冀宰相有所嗟异。韦澳罢相,因事延英与光逢同至。延英罢对归中书,澳谓同列曰:”方今朝廷号用人物,如赵光逢授官如此,却以笏击胸以示愧。吾等尸素,安能复居此坐耶?“遂解巾归洛中。“光逢至宰相,盖非幸致。其解巾归洛,即自叹不如韦澳,其志可知矣。按赵光逢以韦澳所著砖砚传于子孙,见李孝美《墨谱》。韦何人?能解巾以让赵乎?盖《唐阙史》误也。光逢之解巾,非愧所授之官,乃愧所任之重耳。”
现存最早的砖砚是西汉时期的,在陕西省绥德窑市塔汉墓出土,该砚由整块青砖雕刻而成,砚长31.8厘米,宽16厘米,砚面由磨制成的砚堂和砚池两部分组成,砚堂呈长方形和长条形砚池相连接,砚的两侧分别雕饰一伏象,在两象中间的砚尾部雕刻有螭龙形砚滴,螭龙回首,张口吐水,造型生动,象身为砚盖,构思巧妙。砚体通体雕刻有朱雀,兔,鹿,象,龟,鱼,鹤等十六种图案组成的十二生肖纹饰,其中象和龟各一,兔,鹤,鹿和鱼各二,朱雀四,图案构图严谨,疏密有致,线条流畅圆润,砚面打磨光滑平整,此砚雕刻技法娴熟,是西汉时期砖砚的典型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和砖室墓的大量兴起,为砖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制砚原料,这一时期砖砚的制作出现了各种造型,砚首多采用凤鸟纹装饰,凤鸟纹雕刻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如在山西太原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墓中就出土了不少砖砚。在该墓墓道东壁上还绘有贵族妇人在梳妆台前梳妆的画面,梳妆台上有熏炉,铜镜,玉件和砚台,砚台上面还有研石。
南北朝末到隋唐五代时期砖砚的制作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在陕西长安唐代韦氏墓也出土过砖砚,而且在唐代的著名石窟山西大同云冈和河南龙门石窟中也可以看到砖砚的形象。尤其是日本正仓院所收藏的我国唐代精美工艺品中也可以看到砖砚的形象。
在宋代的砖砚发展也相当兴盛,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御前书画,诸人奏御,赐第所供进物,皆别置匣笥器皿盛。其制皆银镶牙,或金装玉饰。每进御砚,必有龙凤砚匣。至御前雕簇龙香饼,御前素香,又必金丝彩球大瓷罋,金镀黄大玉盂,宣和黑漆龙凤大砚盒,又金漆大螺壳,定州黑漆龙凤大盒,大玉合器,俱以金银镀黄带装以进’。‘内中尚药玉金盆,及金棱大银盆,御前墨盘砚盒,俱别置漆箱大袱包裹,方以进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