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什么人佩戴龙凤玉牌?

贺泫埕贺泫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龙凤玉牌一般为两块,一为龙纹,一为凤纹,分别佩于皇帝、皇后的朝服的左侧,挂于玉带上,故称“朝带饰”。 通常,龙纹玉牌多雕双龙逐珠的图案,一龙回首,一龙奔走,两条龙的前后足分别与周围弧边相切,形成一个整体,作追日逐月的态势。凤纹玉牌呈站立状,头上扬,作顾盼生姿的神态。玉佩的背面分别镌有9行文字,记载清廷重大事件,龙牌上的满文和凤牌上的汉文相同,其文为: “皇帝临御天下臣民受祉”。

清朝皇帝是少数民族,满族人。他们的服饰为一袭长袍,腰扎玉带。在他们的服饰文化中,最引人入胜的是腰间的那条玉带,上面坠着一块玉佩。在古代,腰间佩玉是中国人喜爱的一种装束。“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说明佩玉是古代士大夫的风尚。《礼记》中对佩玉的制作和用法有着严格的规定:“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苍玉,世子佩垂 Wolverines玉,士佩瓀玟。”由此可见,佩玉也是贵贱标识的一种。清朝皇帝也深受其影响。

乾隆帝有一次去观看一个大水缸,看到缸上的字有“永和水记”,“永和”是东晋的年号,乾隆见了感到很稀罕,就下旨要仿照造一个。这“永和水记”大瓷缸在景德镇烧造出来,送到了京都。乾隆见了实物大不高兴,他本想在紫禁城里摆上这种缸,让游人看到“永和水记”,就像看到缸上刻着他的大名一样。但瓷器的“永”字和“永和”的“永”字不一样,瓷缸上写的“永”字是左边一个绞丝旁加个水字,读“涌”字,和“永”完全是两回事。

乾隆听说玉和金子一样千年不变,很高兴,便让人在玉水缸上刻上了“永和水记”,并说这是仿照东晋“永和”年间的玉水缸烧成的。从此之后,凡是紫禁城和三海里的大水缸都是玉器,上面刻有“永和水记”。同时,皇上、皇后腰带上挂的玉牌也刻上“永和水制”,以此纪念烧瓷器时闹的笑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