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鸡油黄玛瑙有收藏价值吗?
玛瑙是玉器中常使用的一种材料,由于玛瑙的造型美观,颜色多变,给人以特殊的美感。近些年来在宣化下八里辽墓频频出土的鸡油黄玛瑙就以娇艳的色泽,精巧的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赏心悦目。
鸡油黄玛瑙质地细腻,娇黄的本色与鲜嫩的鸡油色泽无比接近,因此得名。《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成州天水郡土贡……玛瑙器”;宋代宋伯仁著《佩韦录》中说:“西蜀产有红、紫、黑、青、绿、白数色如玉,可作瓶、盘、碗、盏、盂、壶、枕之属,光润雅洁,巧出心裁,称蜀玛瑙。”这两段记述明确了鸡油黄玛瑙的产地就是古代的成州,其大致区域包括今天四川成都、陕西南部和甘肃陇南一带。
辽与蜀地相距甚远,但鸡油黄玛瑙却频频在辽境内出现,这与辽代社会崇尚奢靡之风有关。《辽史·炀帝本纪》有记载:“宫臣有进锦锻者,帝曰,自今进锦绣珠玉者弃市。然帝于游幸,服饰愈盛。”《契丹国志·景宗本纪》中也载有“帝常于后苑教宫人习习音乐及杂戏,帝服锦绮黄绿,如市井浮浪状,上既习为顽鄙,下必相习成风,故女妇不拘礼法,多事粉黛而衣男服……”可见契丹上层贵族在不断地上演着一幕幕奢华的闹剧。这些奢侈之风也影响了上层妇女的生活,使这些妇女生活上更加讲究衣食住行。《辽史·世宗记》有记载,“……京师妇女,耻服缯布,喜衣重锦。”足见以蜀锦为代表的内地珍品在辽上层社会已经使用日广。正是有如此的奢靡之风,才使得鸡油黄玛瑙能够出现在千里之外的草原大漠。
宣化下八里辽墓中出土的鸡油黄玛瑙共有四十五件,其中包括鸡油黄玛瑙荷叶形砚滴二十件;鸳鸯形砚滴两件。荷叶砚滴造型别致,生动逼真。其色娇润,形如鸡油,细腻温润,脂感十足,滴口外撇,内为空腔,可注入清水,从洞口满溢出来。鸳鸯砚滴以整块鸡油黄玛瑙雕琢而成,形如两只相嬉的鸳鸯鸟栖息于水中卵石之上,其琢造精细,刀工流畅、生动,给人以极为强烈的美感,是砚滴中的极品。另外还有玛瑙带饰、手镯、钗、筒形器、长方版饰等二十多件。
鸡油黄玛瑙是玛瑙中最珍贵的品种之一。由于其质地细腻,颜色娇艳,在光照下有良好的光反应,而且极易把玩,在把玩过程中,其色彩和质地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在辽代极显珍贵。这些鸡油黄玛瑙的出土,对于研究辽代的工艺美术、绘画风格和中国砚文化的发展、演变及鸡油黄玛瑙的起源、发展、流传都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