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鉴定同治瓷器?
一、胎体方面,同治青花瓷胎体和道光的很接近,洁白明亮细腻,器腹和器底的接胎痕明显,碗底可见放射纹和跳刀痕。小器和薄器的胎体较轻薄,白釉泛青。大器和厚器胎体较厚重、釉面肥厚滋润、鲜白,有粉浊感。同治后段制作的细路器,其胎体较道光的轻薄,制作工艺也很精细。
二、青花发色方面,同治青花有民窑与官窑之分。同治早期青花,是承袭咸丰青花之蓝,民窑青花发色浅淡,偏蓝中泛灰黑色,也有少数发色还算艳丽明快。到了同治中期和后期,才改用国产青料,色泽开始鲜艳起来、青花发色多数以靛青色出现,蓝的鲜艳透澈,也有少数偏暗。同治青花普遍有晕散现象。到了同治后期的细路器,青花发色鲜艳明快、蓝中泛紫、浓重,色调很稳定。
三、造型方面,同治早期的细路器制作很精细,器身胎体光滑。官窑的器物外底多有款,款字有青花和刻款,楷书“大清同治年制”6字2行。字、款的大小都是规范的,字体遒劲,“治”字的提手在上;民窑款字大小都有,字款潦草,“治”字的提手在下,还有缺款或“大清同治年造”的伪款。有的无款的器物,器内的白釉中间还钤有朱砂方章款,上书“慎德堂制”4字,为大清同治皇帝所用。
四、纹饰方面,同治青花在早期、中期纹饰还比较简单,而后期的纹饰变得格外繁华丰满。纹饰有婴戏图、博古图、山水人物和鱼藻莲花纹饰。常见有:福寿、缠枝莲、荷花、兰花、菊花等等,吉祥团“寿”字在器物上大量应用。同治青花的绘画笔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皴法”,还有一种用“渲染法”。纹饰绘画笔法粗糙,纹饰有浮躁感。婴戏图有十八学士登科、婴戏莲、婴戏马其中十八学士登科,是康熙青花在民间流行画法的沿袭。
五、款识方面。同治年款多为民窑伪托款。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大清嘉庆年制”,器物外底和器物口沿下还出现篆书“同治年制”4字款。
鉴定瓷器,不是那么容易,需要你多多的实践和观察,掌握一定的陶瓷知识和技巧。以上就是关于同治瓷器的鉴定,想鉴定其他年代的瓷器,可以参考清三代瓷器鉴定或清光绪瓷器鉴定等相关文章,或者到陶瓷论坛向更多的朋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