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什么颜色南烧?
南青北白是南北瓷业的特点,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统治着我国的陶瓷世界,青瓷成为南方青瓷系最具代表性的颜色。
然而,陶瓷的颜色不仅仅有青瓷,还有黑瓷、釉里红等等。黑瓷在南北瓷业中都有烧制,从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来看,南北方烧黑瓷的时代基本相同,但黑瓷的器类和制作技法在南北方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釉里红在元代时南北方窑场也普遍都有烧制,但以江西景德镇烧制的釉里红质量为最好。
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我国瓷器以青瓷为主,所谓“瓷”的本义便包含着“青”这种自然色彩的观念。西汉刘熙所著《释名》中即有记载“瓷,取其声也”的记述,即指青色。我国古代工匠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这一本色原理,利用含铁的天然原料或铁矿石为着色剂,以还原焰烧成青瓷器。
东汉时期,以铁为着色剂的青釉开始出现。这种青釉是用普通砂石、紫金土在还原焰中烧成的。东吴西晋时,青釉的色调和质量比东汉时有所提高,玻璃质的青釉已普遍使用。
西晋时,青釉的色调已不单纯是一般青色,已有豆青、淡青等多种色调。到了东晋,青釉开始出现菜绿色调。在东晋晚期,青釉开始呈现出真正的青色,这一时期青釉色已开始规范化。
东晋南朝时,我国南方进入青瓷烧制的兴盛期。东晋晚期至刘宋时,青瓷器进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由于这一时期青瓷窑场数量众多,窑场规模巨大,青瓷工艺与装饰技法十分成熟,所以该时期的青瓷产品品种繁多、造型别致、纹饰精美,色调规范标准,质量水平很高。
南朝后期,青瓷发展进入第二黄金时期。青瓷器造型轻巧,装饰简洁疏朗,以莲瓣纹为代表的纹饰大量出现,釉色青绿晶莹、釉层透明肥厚,具有玉的质感,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南朝绿”或是“秘色瓷”。
青瓷釉色在东汉、三国西晋时,呈淡青色或青黄色,色调青中泛黄。东晋、南朝时,青瓷的釉色呈“南朝绿”,釉层匀净、釉色晶莹,青翠悦目,青中泛绿,这是南朝青釉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