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签别开片瓷器笔洗?
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特殊效果,是瓷器釉层在干燥和焙烧过程中由于收缩率不同或者降温过程中收缩系数不同而形成的。开片分为自然开片和人工开片,自然开片主要是材料系数不同或者焙烧温度不足导致的,而人工开片主要是为取得一种装饰效果。一般来说,开片都属于缺陷,比如我们常见的釉面龟裂都是开片,而龟裂的开片大小几乎一样并且颜色发暗,没有装饰效果。
优质开片,釉面莹厚,在高温作用下流动较大,开片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并且不同时期的开片交叉存在,大的宽而深,浅的窄而浅,相互交错形成非常优美的图案,具有良好的装饰性。根据瓷釉的成分不同、开片的形态不同、人工干预的程度不同,开片可以分为好多种类,比如蟹爪纹、牛毛纹、鳝肚纹、鱼子纹等。
在宋代,定、汝、官、哥、钧五个窑场均生产有开片瓷器,但其中只有哥窑(在今浙江龙泉)和南方官窑将开片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装饰风格,其他三个窑生产的开片瓷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南宋杭州凤凰山老虎洞高丽筒(修内司官窑)是官窑瓷生产的巅峰,其瓷釉面光润莹亮,厚薄均匀,开片细密,大器小开片,釉色以粉青为佳,天青、米色者次之。老虎洞窑口烧制的开片,片纹浅淡,片纹交叉处可见紫、金二色,有“紫口铁足”之称。修内司官窑开片是开片瓷器中的极品,十分珍贵。
修内司窑场废弃多年后,其附近开始有民窑烧造类似老虎洞风格的开片瓷,即为大家熟知的弟窑。弟窑的产品无论是在造型,还是瓷釉的质地、开片风格上都和哥窑十分接近,因此长期以来大家将修内司窑和弟窑合称为哥窑,但是事实上官哥两窑是有区别的。官窑开片是厚釉的必然产物,胎骨多有紫口铁足,釉面开纹片本是制作工艺不足的缺陷,但匠师巧用这种缺陷做装饰,从而使这不规则的片纹成为哥窑的显著特征。官窑的釉厚而 crack,釉面碎得比小米还小,片纹纵横交错,开片本为缺陷,但工匠却巧妙的利用和控制这种“缺陷”,哥窑釉面有油灰色、月白、粉青、米色等种。以浓淡不一的黑裂纹成“金丝铁线”为典型。
开片瓷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从宋代起就成为仿造的重点,比如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清代乾隆年间和现代,都有大量仿品出现,现代仿品以台湾和大陆仿的较为逼真,鉴定的时候应该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