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引用一句晚清民国时期一位著名学者张叔驯写的诗句来谈一谈关于“种”的问题,他这首诗评价的是一块冰种阳绿的料子 诗句为:“雪冻杨花艳午晖,苍茫烟水独依依。莫愁玉宇无归处,春在人间处处梅。” 关于“种”,业内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不过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种”是指翡翠原料或成品的透光程度。
你说的这个书法家我没听说过,不过我倒是见过一个自称“牛翁”的民间书法家写的字,说是他写的《千字文》和《三字经》卖的很不错呢! 后来我还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确实有人卖过他的这些字帖,据说还是他花了两年时间写出来的,而且还出版了,所以有些书法培训机构都拿它来做教材来着。
我是珠宝鉴定师,这个问题我可算是有发言权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装饰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翡翠这种天然绿色宝石,与钻石、红蓝宝等宝石相比,不仅质地莹润,绿色诱人,而且文化寓意丰富(“君子比德于玉”),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
1985年,1元人民币=0.32美元; 1985年,1美元=3.167元民盟币(按当年汇率,1元美帝相当于3.167元人民币) 1985年,1元人民币=140日元; 1985年,1日元=0.07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1元人民币约合140日圆) 所以,85年的1元人民币大约顶现在的人民币30多元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