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画?

米亦好米亦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似乎有点白痴,但是我会认真答。 中国画就是由中国古代文人发明的绘画。 古代文人有这么一种情怀——他们想把宇宙人生都装到眼睛里来(这叫“眼中之竹”);但是他们又无法把所有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于是他们就试图把眼中的所有景致都描摹在一张薄薄的纸上(这叫“心中之境”)。 但是他们是人不是神,眼睛看到的总归是有限的,而心中的期许却又是无限的,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眼睛中看见的、心中思念的全部用笔墨涂抹在一张薄薄的纸面上(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书画同源”——古人作画同时也在写字,两者本同源,且接下来我们讨论的画其实都是“书法画法”)。

正因为这个缘故,中国画的线条和渲染就有了自己的讲究——线条要有韵味,所谓骨法用笔,线条起承转合、粗细长短都要有节奏感、韵味。而在画面效果上就不能全由笔墨或颜料单独决定一切,而要互相参透,晕染开去,“浓淡疏密”“干擦湿抹”都是需要细细斟酌的画面效果。 在这样的基础上,古人还提出了“墨分五色”的理论——“浓墨即黑,淡墨即浅黑,浓墨至淡墨之间,虽有五层,实为灰色。”所以说“墨分五色”并不是指黑白之间的五种过渡色,而是带有浓郁中国文化意味的“五色”——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中国画的这种“五色”理论后来被应用于戏曲、曲艺等传统文化项目的装扮上——演员的脸上被涂得五彩缤纷。这看似很不和谐的画面其实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理念: “和而不同”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指:多样性的统一、不同元素之间的融洽与协调。

古人在观天地万象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原理并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从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 而这一切又恰恰与西方的现代艺术相反——现代艺术正在试图把所有看到的听到的一起揉进眼睛里,然后尽力全部表达出来。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阐述二者的区别,我想到的便是: 古人大概就像那个拿着相机不停地按快门的人,他们在用视线和心灵选择自己想要的景致后,便竭尽全力地把它们定格下来,至于照片中有多少“多余”的元素那并不在他们的考量范畴之内。

而现代艺术家则更像那个不断变换角度、想要把眼前的一切全都收入镜头的人,他们努力企图把眼中所见的一切都囊括进来,至于画面的“繁复”与否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