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有的钱币?

柏慧敏柏慧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国古代货币在商朝已出现,到战国时代各国所铸货币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币材铜锡合金制成,统一形状以龙纹为图案。汉朝沿袭秦制,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发行新币——三铢钱。王莽在位时,曾改变币型,但不久即恢复旧制。东汉建安年间(公元206~157年),铸行“五铢”钱,成为后来唐代“开元通宝”的蓝本。 三国的魏、蜀汉、吴三国都仿汉代五铢制。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铸造“太和五铢”;蜀汉沿用汉五铢,并在背文加刻汉字“蜀”字以示区别;孙吴称帝后,铸“大汉五铢”,背文为“大汉”二字。 两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承袭汉五铢,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曾铸行“永昌”钱,并作为货币流通。十六国时期,各政权所行货币各异。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始铸“元嘉五铢”,为后世钱文的起例。

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因当时民间盗铸猖獗,政府乃将历代铜钱重铸,改称“通宝”。这是中国历史上来第一次使用“通宝”之称。同时,还规定每枚重二铢四絫、钱文对读的“五铢钱”。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58年),废五铢钱,实行钱钞兼行的制度。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废除坊市制度和夜禁制度,客观上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的需要,因此当时的“飞钱”“便换”等汇兑业务应运而生,而“交子”的出现则标志着世界上最早由纸币问世。 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割据,所行货币各不相同。北宋建国之初,仍沿用唐制,以纸币为主。宋神宗时期实施王安石变法,改行交子、会子,以钱钞兼行的制度。南宋偏安江南,财政收入减少,经济总量下降,为了与金朝交易,专门大量印制钞票“关子”。这种以纸钞为主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宋亡。元朝建国初期,由于疆域辽阔,财政主要靠搜刮江南财富,因而采取钞币并行制度。至元中后期,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纸币贬值,民怨沸腾,于是采取停铸钞币,扩大海舶税,增加赋役等政策,以弥补亏空。 明清两朝均禁用银钞,以铜钱为主。明朝初年,因人口稀少、生产落后,故规定一石稻米换一枚银锭,通行纸币“大明钞”。后因纸币严重贬值,明宪宗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废止“大明钞”,复用银锭。清代基本沿袭明代旧制,也以银锭为主要货币。但此时国内白银产量已有很大提高,加之进口鸦片,所以银价相对下降,直至清末才再次出现银贵钱贱的现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