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铜钱有收藏价值吗?

计若岚计若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当然有价值,而且价值还不算很低! 首先我们从价值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一件物品有没有价值和它的质量大小没有关系,决定它有没价值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供大于求则价值低,供不应求则价值高。我们再看清代铜币的供需关系,当时大清国统治着大半个中国,人口众多,清廷自然不会在乎发行点纸钞或铸个铜板钱,这样会导致钱粮流失,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地位,所以从康熙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清政府都是严格执行“银本位”的政策,即所有的财政开支都必须以银为本位,用白银铸造的银锭或银元支付。同时为了防止民间私铸铜板钱,清廷不但收回了各地方的铸币权,而且还统一了铜的冶炼技术,严格把关每个制造过程,以保证铜币的质量和数量。

由于清代前期经济发展,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再加上清廷严格限制民间海外贸易,导致大量的银币流出国门,引起海外对货币的需求量的增加;最后这两股需求一起向着清廷施压……最终的结果就是清廷不得不加大铸币力度,以应对这种压力。于是我们看到在乾隆年间和嘉庆年间铜币的发行量都很大,比如乾隆时期的“乾隆通宝”根据现有资料统计,光宝泉局一处的年产量就达到了1304万枚(《清史稿》卷一百十七·志第一百二十四);而到了嘉庆朝更是突破两千万枚大关,达到2548万枚(《清仁宗实录》)。如此庞大的铸币数量,加上当时科技落后,没有有效的防篡改措施,各种版别的“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大量流通,使得这两个朝代的钱币收藏价值不高,价格也比较便宜。

不过到了道光时期,情况出现了改变。此时由于外国侵略者入侵,清王朝由盛转衰,西方列强用枪炮迫使其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并赔款割地,中国的国门从此被彻底打开。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带来了他们本身的劣币—英镑和美元,随着外贸出口的需要和外资的涌入,清政府手中的白银和外币储备急剧下降,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清政府不得不再一次加重人民的负担,加重税收,甚至借债度日。这直接导致了“道光通宝”的铸造量大幅度减少。据估计,宝源局和宝泉局一年总共也就铸造600多万枚(参见《清代钱币研究》),相比其前朝简直可以称为“限量发售”了。而在这些“道光通宝”中有70%都被熔铸成元宝卖给洋人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留在国内流通。这也间接导致了“道光通宝”存世量少,物稀为贵,目前是清钱中最值钱的一个币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