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西书法值钱吗?
董永七仙女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山东菏泽董永祠是纪念汉孝子董永和七仙女忠贞爱情故事的圣地之一,与河南浚县、江苏灌云县等三地并称我国五大董永祠庙。该祠始建于东汉末年(大约公元200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万历年间曾三次重修;清代同治年间又进行了扩建。原占地3.3公顷,建筑54间,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据有关文献记载,从南朝至明代共重修、重建了7次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由当时的知州王应龙主持修建的。
关于这个故事的由来,《搜神后记》卷中这样写道: “汉孝子董永,千乘人。父死无钱葬,举躬行贩,以为供养。天忽下币。云有仙人东家王婆,乞少财用。永因卖衣裳奉之,不获,欲自投身。王婆曰:‘我无此意,但欲助君尔!’于是,得数万缗,以营葬事。永出耕作于野,梦中则魂灵上天,适西王母问之曰:‘子何苦自极如此?’永曰:‘愿为母采药。’遂乘鹿车,入山经年,不得药而妻丧葬矣。永乃负土如归焉。因此哀恸,感天动地,乃雨粟,且大如卵。王母遣使迎永妻,升乎天也。故时人以‘仙董’为名。” 从这段文字来看,故事原型最早产生于汉代,而且,也是由地方官主持建祠祭祀的;而到了南朝刘宋时期,故事就已经演变成“仙女下凡救穷男”的形式;到明代更是成了“仙女嫁穷郎”的经典版本。这个版本的结局自然是很完美的:董永终于与妻子双双成神仙,而他们的儿子却留在了人间,成为了当地百姓供奉的神仙——木匠祖师爷——鲁班,据说,至今在山东的民间仍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呢……
优质答主
我有一张96年10月出版的“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十周年,全国会员作品选”的图册里有一页是关于“小楷扇面《古诗四首》(李叔同书)”的作品介绍和作者介绍的插图。其中收录了38位当代著名书法家的小楷、草书或行书作品共275幅,包括孙伯翔先生等的精品力作在内,这本小小的图册内还另附有“历代书家小楷书录辑要”“各体书目举要”等辅助内容资料。 此本书籍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定价41元。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全国成员作品集”进行检索的结果中也有这本书的书名信息。
我想请问一下大家对于这张图片上的书法作品是什么字体呢?它的书写者是谁呢?还有他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呢?谢谢!
董永西先生以行楷见长,取法乎上,在赵孟\、文征明的笔墨世界里游弋,行楷作品形神兼备,功力深厚,用笔圆润遒劲,疏朗有致,清秀俊雅,书卷气洋溢,颇具晋唐遗风。
董永西先生楷书功底扎实,结字严谨、方正、平稳、挺拔、秀丽且大气、行书流畅灵动,潇洒自然,字里行间渗透着睿智与儒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种书画大赛中获奖,并且被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国文艺家协会、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书画界联合会、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院等机构吸收为理事、研究员、会员、高级书画家等。2009年,被中国书画家协会、国务院书画院评为人民书画艺术家。其作品还被中南海收藏并珍藏,并被授予《祖国优秀艺术家》、《和谐中国艺术家》、《共和国杰出书画大师》、《世界华人艺术界终身成就金奖》等荣誉称号和全国书画名家称号。他的艺术传略作品又被收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华人艺术家经典作品集》、《中国历代书法名家博览》、《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中国书画名家作品精选》、《中国国际现代艺术名人》等典籍。董永西先生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界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美术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家协会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