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铜托怎么?

宋斯羽宋斯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用紫铜镀金做的配件,用来给玉佩、手镯、戒指之类的玉器做底座和扣头。 这种配件的工艺,在古时候是叫“镀金”或者“烧蓝”;现代则是电镀,不过材料不是硫酸等化学药品了,而是锌锡合金等材料做成镀槽,给金属制品镀上一层金属光泽的油漆样物质。

虽然看起来现在都是用机器操作了,但是工艺还是以前的工艺,只是成本更低了而已。这种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有考古学家发现过当时用镀铜的方法给玉器做镶嵌,不过不是很多。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开始修筑长城,并且四处征战,掠夺了他国不少宝石(包括和田玉),并让工匠加工成饰件。不过当时的技术可能只能做到镶嵌,而不能把颜色沁入玉石内部。所以汉代以后,人们才开始用高温烧制或者腐蚀浸泡的方法使颜色深入玉石里面形成天然的感觉。

到了明代,这种工艺逐渐传入我国西南地区,开始在云南兴起的“翠丝染”,就是采用铜作为原材料的一种染色法。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玉器,颜色不会掉,也不会变色,因为颜料本身就是镶嵌在玉的表面,不是渗入内部与结晶结合,所以擦洗或者是遇酸都会使表面失去颜色。不过这种方式比较损耗原料,而且难以做到均匀着色,因此并不是很受欢迎。 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翡翠玉石行当出现了一大批“水客”(倒卖翡翠的外国人),他们来自缅甸、印度等地区,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不通等原因,使得这一行的交易一直维持着“以物易物”的形式。

这些外来的商人带来了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宝石学知识以及古罗马时期的染色工艺,从而促进了国内玉石行业的发展。 其中就包括了铜托的成型工艺,因为在西方,除了钻石之外,所有宝石都是天然无色或者低色的,要想达到鲜艳的颜色就必须通过人工腐蚀或者其他方法将有色溶液浸入宝石内部,使其呈现鲜艳的色彩,而铜托正是使用了这样的工艺—染料溶解在醋酸里,然后浇在玉上,染料被玉吸收后,再氧化成蓝色或绿色。 这种加工方式在我国近代也流传甚广,几乎成了鉴别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不过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这种古老的手工工艺也逐渐被取代,市面上出现的仿品也越来越逼真。

余琳眉余琳眉优质答主

1. 这是种水很差的“油青”,但是绿色部分是偏蓝绿色的,比一般油青色要好一些,这种颜色的玉在缅甸很多玉石市场上都叫做“豆绿”或者“菠菜绿”(我猜的);

2. 这个是“豆绿”的一个变种叫“黄翡” 就是浅色的绿色变成了黄色,颜色从深到浅逐渐过渡而成为“满翠” 这样看起来就比较像红宝石了……

3. 从图上来看的话这个东西比较像玻璃种,但是由于有棉 所以还是能看的出来不是冰种的 有问题可以再问我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