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青翡翠为什么不亮?
“种”是评价翡翠绿色水平的一个指标,它反映的是翡翠绿色的浓度和鲜艳的程度。 一般我们把绿色饱和度高、鲜艳纯正的翡翠称为“阳绿”;把绿色饱和度低、颜色淡的翡翠称为“阴绿”。 影响“种”的主要因素有: (1) 铬含量 因为Cr属于致色元素,它的存在直接决定翡翠是否染色以及颜色的深浅。当铬离子被吸附在胶膜上时,吸收光子能量后,从基质中转移到颜料颗粒表面,然后扩散进入颜料颗粒内部,与氧化铁结合形成红色的氧化铬,从而使翡翠呈现艳丽夺目的红色;如果没有铬元素的参与,则生成黑色的氧化铁,使翡翠发黑,失去翠色。铬对于翠色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2) 透闪石的含量及形态 透闪石是一种含铬绿泥石,属钙镁硅酸盐结构,晶体可以呈针状或纤维状,也可以呈鳞片状。不同形态的透闪石对光线的穿透和反射能力是不同的,鳞片状的透闪石由于薄片厚度小,排列紧密,对光线有很强的折射能力和反射能力,因此颜色显得浓艳明亮。而针状或者纤维状的透闪石,由于其长度大于宽度,具有较高的透光性,也会使得颜色显得浓艳。如果其中混有较多黑色点状矿物(通常为铬云母),则会抑制绿色光的透过,降低颜色的鲜艳程度。
(3) 矿物颗粒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矿物的结晶越细,其透明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同时,细腻的矿物颗粒容易形成纤维状、针状或鳞片状的结构,此类结构不仅增大了光线在材料内部的阻遏效果,而且使得颜色产生模糊晕染的效果,从而压低了颜色的饱和度。所以,矿物颗粒越小,透明度越好,颜色越加柔和淡雅。 以上只是从影响“种”的因素出发来分析为什么不同的翡翠会呈现出不同色彩。实际上,影响“种”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状况、裂隙的宽度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光线在翡翠内部的传输,进而影响“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