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有的假翡翠?

凤碧帛凤碧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据我了解的,最早的B+C的假翡翠是70年代出现的。当时人们还没有“A货”、“B货”以及“C货”的概念。市场上出现很多用绿玻璃冒充和田玉的假货,这些假货颜色和真品一样,但结构粗糙,硬度低且不耐磨,遇酸会腐蚀分解。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了天然玉石的成分,将仿冒的玉分为“B货”和“C货”。将原本品质较差的天然玉石经过碱水洗白,高温高压处理或注胶后,变成质地细腻、透明度好的“B货”;而将色泽不好的天然玉石染成鲜艳的颜色,便是“C货”。 “B货”、“C货”的出现使得假玉石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不法商家甚至用有机染料或者无机颜料直接浸入玉石中,使劣质白玉瞬间变身为价格不菲的“新疆和田玉”。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先进,制作假玉石的材料也逐渐升级。有些造假者使用染色剂给普通的玉石染色,再用高压机将其压缩成型,外表再镀上一层宝石光,这样制成的假玉可以说以假乱真了。有些不良商贩甚至用塑料、玻璃、云母片代替玉石原料加工假冒高档玉石出售。 而目前最尖端的制假技术就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人造宝石。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可以制造出任意颜色的蓝宝石、祖母绿等,而且这种合成方法做出来的假宝石,颜色纯正均匀,光泽明亮,十分逼真,就连专业的鉴定人员也都难以分辨真假。

强格易强格易优质答主

明末清初,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用石英岩假翡翠了

翡翠到清朝才开始有大的发展,到乾隆末年以及后来的嘉庆时期,翡翠已经成为贵重的石质玉石,这极大地刺激了奸商制作假翡翠,其造假手段也层出不穷。但是不管怎样变化,造假翡翠的原材料基本就两种,一种是石英岩,一种是绿色长石。用石英岩做原料的假翡翠,是把颜色原料(黄铁矿)加热碾碎,然后渗透到石英岩内部,由于石英岩本身具有裂隙,所以容易被渗透。石英岩比较脆,具有玻璃光泽,颜色呈暗绿色,和翡翠颜色有很大的差别。如果造假者为了追求颜色的逼真性,就会采用多次渗透然后加热,如此反复多次,让颜色渗透得更深。但是由于石英岩性脆,经不起多次加热,所以很容易断裂。如果在制成品的时候,对成品进行再次加热的话,会更容易断裂。我们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断裂的痕迹。另外,石英岩的硬度为七度,比翡翠的硬,所以石英岩假翡翠放到玻璃板上面划会出现明显的划痕。

用绿色长石制作的假翡翠,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打磨抛光就能仿制翡翠,其颜色呈深绿色,大部分分布于表面。绿色长石的硬度比翡翠要低,因此,如果在玻璃上测试,翡翠不会留有划痕,而绿色长石下面的玻璃则会出现明显划痕。

翡翠进入中国大陆,还有一段历史

翡翠刚进入中国内地的时候,人们并不认识它,很多商贩故意用“非翠”两字的谐音“翡翠”,来抬高价格。后来,人们认识了这种玉石,并且逐步接受它,但是人们依然按照以前的叫法称呼这种玉石,这就是翡翠名称的来源。

当人们把翡翠从缅甸搬运到中国内地的时候,路途十分遥远,而且异常艰险要翻越很多崇山峻岭,需要走半年之久。因此,很多商人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纷纷选择从缅甸进入云南的腾冲县。那时候在腾冲县境内还没有翡翠加工业,只是作为中转地,因此这里聚集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以贩卖为主。

那时候人们还是用和田玉的审美要求评价翡翠,所以绿色的翡翠往往低于紫色翡翠的价位,而今天,绿色的翡翠非常名贵,成为翡翠中的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