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在中国的寓意是什么?
兰,花中四君子之一(梅、兰、竹、菊)。是中国传统名花,在花卉中的位置几乎等同于西方的花中皇后——玫瑰。和梅花一样,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竹子一起被誉为“四君子”;和菊花一起被称为“四大雅”。 兰花一般指兰科植物。是原始进化而保留下来的具有马兜铃目特征的植物。现在全世界大约有700多个属25000种以上。我国有1396属7435种,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巴西,是世界上第三大兰花资源国。 很多人喜欢兰花的香气,但你知道不同兰花的香味有不同的含义吗? 春兰: 幽香淡雅,犹如隐士君子。有“王者之香”的称号。可清心安神,平肝明目,活血祛瘀。
蕙兰: 花香浓郁,热情洋溢。对呼吸道有消炎作用,可治咳喘。对心血管功能也有帮助。被称为“绿色抗生素”。
建兰: 花香持久,不媚不腻。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还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呢!
寒兰: 清香淡远,素雅洁净。可以凉血降火,清肺润肠。主治口臭、咽喉炎。
墨兰: 高雅脱俗,芳香扑鼻。可以除痰止咳,平喘,疏肝明目。
石斛兰: 清新淡雅,幽香怡人。可养阴清热,治疗阴虚导致的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还能够改善睡眠哦~ 对现代人来说,每天泡一杯花草茶,不失为一种养生之道。
在传统文化中,把兰、竹、松称为“岁寒三友”,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松之常青、梅之傲骨、菊之淡雅、竹之清高,这些被赋予的文化观念,通过“三友”“四君子”为载体,世代相传,经久不衰。
历代文人赋予兰花的意蕴主要是幽居隐士、谦谦君子和文士情操。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屈原也视兰花为高洁品德的象征。在《离骚》中咏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自况为“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以兰的芳馨比喻人的芳洁、高尚的品行、修养等,奠定了古代文人对兰的咏叹以及品格的内涵。
东晋时期,陶渊明诗曰“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李白:“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等等。唐代以来,咏兰更是代不乏人、佳篇纷呈,他们以兰寄愁、托物言志,在歌咏兰草的诗词中,把自己的志向和情怀、不畏强暴的品质、对崇高气节的推崇,和对幽兰品格的追求巧妙结合,把兰草当作理想人格的化身。如元代叶颙“不与群芳竞艳姿,素妆元是淡蛾眉,幽香最是关诗思,多在春山静处时”。明代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彻徒销歇,只有一般输雪花”。从以上文人的诗境中可以看出兰的君子风格,已经融化在他们的道德、学识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待人接物的方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