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中国用玉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初,人们把采集到的玉石拿来辟邪,或是做护身符、挂件佩戴。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玉器从神灵专属用品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礼仪、政权的附属品或象征物。 作为礼器,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盛行于良渚文化时期(约5000年前),到了商周两代逐渐演化为琮式鼎;而玉璧在新石器时代至西汉末期一直很流行,东汉以后逐渐被玉琮代替。在祭祀及朝聘之时,双方都要将载有自己国家国名的玉璧、玉琮等礼器放在火上烧烤,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双方友好的诚意。
除了用作礼器之外,玉还被用于制造刀具的刮刀,用来切割柔软物品。《越绝书·技艺篇》中提到 “若作匕首剑割切之物,须得玉工为之……玉工能作匕首、剑刃者,盖以玉性坚利。”可见,当时的玉器加工技术已经很高超,甚至可以制作刀具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玉器的材质和外形也逐渐发生改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开始佩带镶嵌绿松石的长方形块状玉饰,这大概是古代玉扳指的前身;汉朝时,文人雅士喜欢手持玉石拂尘,寓意“秉公直议”……直到清代,皇帝还以玉玦为赏赐物件。
玉文化的形成与玉器功能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玉文化是建立在玉的物质文化层面之上所派生出来的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同时,玉文化的形成也反过来进一步促成了玉器功能的发展。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玉器仍然具有相当程度的使用功能,因此,今天来看玉器功能问题,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玉器和玉文化保持一种良性互动关系的一个途径。
一是佩系功能。佩玉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风俗,所谓“君子于玉比德焉”,佩戴玉饰一方面是显示等级身份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有驱邪避凶、保佑安康的吉祥寓意,以及满足审美装饰和收藏增值的实际需要等等多种原因。
二是陈设功能。明清时期,室内摆放玉器已逐渐成为居室装修与布置陈设的艺术化的一部分,在宫廷之中摆放的玉器不仅数量惊人,而且具有压胜吉祥、象征王权和比德寓教等重要意义。在民间也是如此,很多富裕的商贾之家都大量收藏和陈列玉器,以满足审美和教化的需要。
三是实用功能。玉器作为器具与实用之物使用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商周时期,玉又在饮食、服装配饰、军事等方面出现了极其广泛的用途。尽管到了后来,玉作为实用之器的状况逐渐减少,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玉器仍然具有非常突出的实用功能。如玉质的烟缸、烟壶、烟嘴、笔、墨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依然被人们广泛使用,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和装饰鉴赏价值。
四是丧葬功能。所谓丧葬功能,是专指玉作为丧葬礼仪用器的功能。玉器具有丧葬功能,很早就已经存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玉敛尸之俗。到了商周时期玉器的丧葬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汉代,出现了复杂的玉衣制度,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三种,只有皇帝、诸侯王等统治集团中的高层人士才能够享用。玉器的丧葬功能到了东汉时期便逐渐衰败,取而代之的是冥器和镇墓兽的流行。丧葬功能在唐宋时期有了变化,出现了另外一种流行之风,即以佩系于身的各种玉饰敛尸。到了明清时期,玉敛葬之风又重新出现,在一些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的墓葬中常以成组玉器作为冥器或装饰品放置在棺内,其中的精品往往不惜代价为其制作精良的镶嵌饰件和紫檀木、黄花梨木的精美匣盒,使得此类玉器既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也具有了葬玉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