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花钱桂花是什么地区?
清代花钱桂花,花蕾四出,花开多朵,一簇一簇,花繁叶茂,寓意富贵昌盛。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被古人视为“天质自有,不可移也”,象征着高洁优雅,有“花中二品”之称,在明代的江南,人们甚至把桂花当作贡品,与仙、月、茶合称为“四般清供”。
从清代花钱纹饰看,桂花大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
江南地区气候湿润,非常适合桂花的生长,桂树也随处可见。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就把桂花与江南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清代吉语类花钱当中,就有一枚“江南佳丽”花钱。“江”在古文中通“姜”,“佳”通“花”,“丽”即桂冠,“江南佳丽”即是江南美女头上戴着桂冠,即桂冠属于江南美女。可见,桂花的生长与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清代花钱中的桂花多生长在“堂”前,“堂”又写做“棠”,“棠”是桂花的别称。而“堂”又是指官府,所以清代花钱中的桂花纹饰有“仕途高升”、“仕途亨通”的含义。
我国民间有中秋赏月的风俗,人们赏月、玩月,当然也会想到桂花了,于是便有了“嫦娥奔月”的花纹,以咏月、咏桂花的花钱也很多。
在桂花的生长地,广西被称为“八桂之地”,所以广西又被称为“八桂”。在明代,广西有广西卫指挥司掌管军务,“指挥”与“指挥司”同音,于是桂花的别称“桂冠”被借来借指官名。“桂冠”又与“桂籍”谐音,“桂籍”是指科举考试获得乡试第一名。于是出现了以桂花冠冕,表示中举的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