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仿钓釉瓷器有没有价值?
仿钓釉瓷,是清雍正朝的一个釉色品种,是以宋朝河南禹县“临官窑”窑场烧制,一种黑斑青白釉的悬瓷为蓝本仿烧而成的一种瓷器釉色。由于宋朝时代陶瓷工匠和文人骚客,特别追求天然和崇尚绘画的审美意识,采用涂抹和点染的绘画手法,在青白釉上,随意涂点黑色斑点,由于釉色互相流动,交混渗化,形成一种类“天青”的色釉,犹如雨后刚钓的晴空一色,故称之为“钓釉”。
宋朝临宫钧窑,仿制极为困难,清朝康、雍时期曾仿制过,传世品极为少见。解放初期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清故宫遗址所藏的宋朝临窑钧瓷和清仿临宫钧瓷,混杂一起,后经国家文化部文物专家委员会专家,宋兆麟教授仔细鉴定,才从浩繁的宋钧之中,甄别出只有两件,现藏故宫博物院(清仿宋钧釉葵瓣花口碗和清仿宋钧釉瓶)。
雍正仿钧釉在清仿钧瓷之中,烧制年代最早,烧制水平极为高超,酷似宋钧的化色现象和乳浊光感,其艺术价值可与宋钧相媲美。特别雍正仿钧釉葵瓣花口碗,乃孤品传世,价值连城。雍正仿钧釉瓷的鉴定要点如下:
一、仿钧釉瓷的造型特点:雍正帝追求新奇精美,崇尚淡雅宜人之古朴风格,仿钧釉瓷的施釉特征,决定了不能烧制造型繁琐,线条拐弯较多,特别是口部不能狭小的造型。
所以,雍正仿钧釉瓷常见造型有赏瓶、凤尾尊、长颈鹿、石榴尊、象腿瓶、灯笼瓶、大、小观音尊、荷包胆瓶、贯耳瓶、钵缸、葵瓣花口洗、葵瓣花口碗、渣斗等等。由于仿钧釉的釉料流动极强,故制作造型,口沿及足底一定要修得极为规整,才能烧出优质的器物。
二、仿钧釉瓷的胎料和底足着地处特点:雍正时用麻仓土和高岭土配制,其烧制的白度和硬度,比宋钧瓷的瓷胎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釉料流动性强,故要采用厚而光滑的胎体,常见有米黄色和其他色调的砂胎。足底的着地处,也有极薄的釉,其色调与器身釉色一致,为流动釉。
三、仿钧釉瓷的釉料和釉色特点:雍正仿钧釉瓷的釉料,采用的是安徽“乌石釉”(孔雀石绿粉,掺上铜红彩彩料配制)。因其绿料的发色,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使烧制出来的成品器,釉色光润肥厚,具有一定的乳浊效果,釉面有类似宋钧的蛇皮纹,色彩斑驳,深浅不一,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手法。
釉色多为玫瑰紫色(海棠紫)、宝石蓝色(茄皮紫)。由于孔雀绿粉和铜红彩料的发色不易控制,极难烧成色泽纯正和深浅一致的釉色,从传世品看,其釉色,深者略显宝石蓝,浅者略呈月白色,色深的器物数量稀少,价格昂贵。
四、仿钧釉瓷的款识特点:只有极少部分的仿钧釉瓷,在器物的口沿下,装饰以极浅淡的色料饰以黄、红、天蓝、青花写款。常见写有“雍正年制”四字楷书和篆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