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由于高温铜红釉烧制难度很大,所以传世的釉里红器相当珍贵。元代釉里红大多为色调淡红而有深浅不一的窑变,这是因为呈色剂铜离子在釉中凝聚斑点而使釉面色泽发生变化。这种色泽深浅不一的窑变现象也是鉴定元代釉里红的重要依据之一。
元代釉里红在传世品中为数不多,瓶的造型只有玉壶春瓶和象耳瓶两种,盘口呈菱花式,罐为短颈阔体,碗呈折腰形。纹饰有牡丹、月季、梅花、兰花、菊花、松竹、蕉叶、莲瓣、鱼藻、海水、云凤、缠枝莲、朵云纹、菊瓣纹、回纹、四出葵花纹、海涛纹、孔雀牡丹、龙凤纹、松竹梅纹、童子戏莲花纹。图案构图严谨,主题突出,笔意简练豪放。纹饰除绘鱼藻纹外,大部分以留白手法表现,所绘线条有渗化现象,色调浅红,深浅不一。
明代釉里红的色料配制和烧造工艺有所改进,呈色比元代更稳定,色泽也比元代鲜艳明丽。纹饰亦比元代精细繁缛。明代早期的釉里红有宣德一朝,宣窑釉里红的造型有玉壶春瓶、梅瓶、天球瓶、执壶、壮罐、玉壶春执壶、三足洗、炉、把杯等。纹饰有云龙纹、海涛纹、鱼藻纹、把莲纹、缠枝菊纹、缠枝莲纹、玉兰纹、牡丹纹、荔枝纹、松竹梅纹、山茶穿花纹、折枝桃纹、折枝石榴、灵芝纹和忍冬纹、团龙、团夔龙、团鹤、团凤、折枝牡丹、折枝莲花、折枝莲花、折枝山茶、折枝月季、折枝菊花和折枝宝相花纹、回纹、莲瓣纹、竹叶纹、忍冬纹和芭蕉纹等。宣德釉里红酒杯仅见菱口高足杯和花口把杯。宣德釉里红瓶中的梅瓶和天球瓶为罕见珍品,传世品中多有仿宣德者。真品的共同特点是器体在托上平放稳重,釉里的发色均幽怡而不浓艳,红线条不混浊,釉厚的部分稍有浓色晕散。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由于青花的盛行,釉里红的烧制很少,传世品中只有少量的把杯、梅瓶、玉壶春瓶和墩式碗,其制作都十分精致,造型与宣德朝的相似。由于制作、烧制水平都不如宣德时,所以色调发红和深沉。把杯除饰有把莲纹外,还有绘鱼藻纹、竹石纹的,但绘竹石的不足10件,十分珍稀。此外,有的釉里红的口或高足把为白釉,这也是成化、弘治、正德时的特征。
嘉靖时,釉里红的烧制水平有所提高,器物种类较多,釉里的发色呈桃红色,比明初的鲜艳美观。但大多数在口沿处和圈足内施一层青白釉,使整个器物在色调上对比较为强烈,成为嘉靖朝的典型代表。造型除承袭明代早期的玉壶春瓶、天球瓶、把杯外,还有凤首执壶、兽耳罐、绣墩、洗、盘、碗、灯、钵式碗等。纹饰有云龙纹、鱼藻纹、海涛纹、缠枝莲纹、玉兰纹、牡丹纹、把莲纹、缠枝菊纹、团龙纹、龙穿缠枝花纹、云凤纹、三多纹、折枝梅、葡萄纹、芭蕉、兰草、松竹梅、八仙、八吉祥、四时花卉、灵芝、璎珞、云鹤纹、云蝠纹和双龙戏珠纹等。盘内绘八仙、八吉祥等纹饰的,外壁上多绘缠枝花纹,折枝梅、葡萄纹等折枝花纹饰为嘉靖时新增加的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