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翡翠用什么手电好?

相昱昕相昱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是强子,一个混迹于玉石圈的小透明。 之前在自然光下对实物拍过照片,不过由于手机像素问题,有些不清,因此用P1000拍过了手电下的效果。 图中是同一块料,部分未抛光,部分已抛光,手电筒分别置于两边。

从上往下第一张是强光模式,第二张是微光模式。 上次实验由于环境原因没有成功,这次算是补充吧.... 先放结论: 对玉质观察和判断来说,白炽灯(顶灯)>荧光灯(日光灯)>无光源(自然光), 其中荧光灯又有较强和较弱之分; 对于翡翠的种水色来说,强光电筒>弱光电筒>白炽灯>荧光灯, 但对于细节处的纹裂等情况,强光电筒就不如其他电筒了。 在不同光环境下,人眼对色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此会存在色差。 另外,人的视线高低、光线强弱等都会影响感知,因此这些差异也是存在的。

以上都是基于“无噪点”前提下得出的结论,但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噪音不可避免,所以还得综合考虑。 至于为什么如此排列,我特意做了个表格,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从表上看,白炽灯(顶灯)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荧光灯(日光灯),再者是无光源(自然光)。

不过由于荧光灯有较强和较弱之分,它们所产生的干扰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鉴定时不能单纯看亮度,还要结合其他因素来综合分析。 至于大家关心的强光电筒和弱光电筒的区别,其实主要在功率上,它们的光轴角度都是94度。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关注这两支电筒,那这个问题也太无趣了,所以我以365nm紫外灯光源为例,给大家展示一下其它电筒的特点。

以上就是我根据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总结出的简易鉴定指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觉得有用,不妨点赞支持一下吧!

芮建华芮建华优质答主

鉴翡翠时推荐用磁共振白光手电,该手电的主要特点是光谱类似日光,所照射的翡翠颜色与自然光比较接近,更利于翡翠颜色的判别。但这类手电通常价格较贵。

磁共振白光手电

翡翠鉴伪常用的其它手电有加了滤光片的蓝光手电和紫光手电。蓝光手电的主要作用是观察翡翠内部含有的气泡,以鉴别翡翠是否有处理优化。紫光手电则主要是用来鉴别是否为染色翡翠。

紫光手电 狭义的无烧翡翠主要指天然翡翠A货。通常我们还可以用广义的术语来区别翡翠的品质优劣及价值的高低,用“真翡翠A货”,“合成翡翠B货”,“假冒翡翠C货”来鉴别。

真A货翡翠的特征在自然光线下能从表面直接观察到颜色分布不均匀,呈点块状(色斑)或纤维状分布,有的呈丝瓜瓤状等。同时,由于翡翠是多晶质玉石(由无数个在放大镜下呈柱状、粒状、纤维状的硬玉晶体组成),在折射光作用下呈现出“翠性”或“沙星”(由硬玉解理面反射出的白光或颜色),而在手电(或射灯)斜射光下可以清晰看见,这是鉴定翡翠A货的一个重要特征。

A货翡翠的翠性

B货翡翠在强酸中被浸蚀后,其内部的杂质和原生色(颜色)被脱掉的同时,晶体间原来的紧密结构也被破坏而变得松散多孔。充胶的B货从表面观察颜色呈青白或乳白等色,由于胶的不完全充填和胶与翡翠本身对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在表面会看到一些“雾状物”或“朦朦胧胧”的现象,从B货表面和侧面观察会发现颜色过于均匀,有些甚至“水汪汪”的,呈玻璃状。

充胶的翡翠B货

在手电斜射光放大观察下看不到“翠性”,而是由酸蚀而产生在表面遍布的“坑坑洼洼”或“蜂窝状”的腐蚀纹和裂纹,而胶在浸入内部疏松的空隙时,有时会溢上来包于表面或使表面出现高低不平的“翻沙”现象。对于透明度很高的白色翡翠B货,若在浸蚀时产生的裂纹多,则胶不能充填完全时,若用透射光仔细观察,会发现内部有许多裂纹或断续裂纹,在10倍放大镜下可见到纤维状晶体。

白色翡翠B货的蜂窝状蚀裂纹

翡翠C货是为掩埋原生劣质翡翠的颜色缺陷或改变其原有颜色而染上的颜色,通常为绿色和紫色两种。C货翡翠表面的颜色极不均匀,绿色C货的表面常有不均匀的深绿色“点”或“小岛”,手电斜射光下在染色翡翠的缝隙中或表面有“丝网状”、“蜘蛛爪”样的颜色分布。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会见到翡翠表面有许多微小的裂纹,颜色浸染在裂纹中。

翡翠C货表面有蜘蛛爪状颜色分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