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承人招徒弟吗?

贝柔彦贝柔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父亲是传统武术的传人,但是他的武术是流传于他那一代人中的最后一名弟子了(他一共有7个弟子)。现在他的师兄姐们的子女都有了很好的工作,不会再继承他们的父辈们传下来的技艺和衣钵。而我父亲也因为年岁已高,体弱病多,已经很久没有继续传授拳术给新弟子了。

我是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武术的,武术对于我的成长之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对那些想要学习中国传统武术的人来说一些自己的建议。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是,中国传统武术是非常实用的。以我父亲的七伤拳为例,这门拳术是讲究攻中带守,防中有攻的。你可以在百度中搜索到关于该拳法的资料(这里就不复制粘贴了),其中就详细说明了该技击方法的优缺点。优点很明显,缺点也同样突出。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太极精神“取法乎上”,取上等的方法,下上等的心意。如果仅仅因为太极拳是柔术所以就觉得它不够实用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第二,很多传统武术都有着严格的门派之分。例如我父亲的七伤拳虽然只是武当派的拳术,但是却分内三合,外三合,桩功,散手等等不同的练习方式。又比如我的太极腰是陈式太极的功夫加上我的身体素质练出来的,和我同年龄的人有的练出来的功夫却跟我大不一样。这就是门派之分带来的不同效果。如果你想学武术而又找不到合适的师父的话,你可以先选择一个你感觉你喜欢的武术门类,然后寻找对应的师父即可。

第三,很多人在学习武术的时候往往都坚持不下来。这跟武术的魅力和传播现状有关系。我建议你如果有条件的话找一个好的武术老师认真学习一段时间,如果没有条件或者离师父太远,那么就找一部武术方面的书籍或者教程自己学习。总之不要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对自己的负责。

第四,学习武术千万不要带有功利之心。你要清楚,任何一门知识的习得都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如果你带着“学好武术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这样的想法去学习的话,那么我告诉你,武术远没有你想得那么好,也没有你想得那么差。平常心对待你的学习即可。

祝你早日找到可以教给你武功的师父!

隋歆嘉隋歆嘉优质答主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越来越为国家关注和重视,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有了很大提高,有的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已开始带徒弟,并逐步形成了较为有序的带徒传艺机制。但就整体而言,传承人带徒传艺尚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带徒弟大多处在自愿与随缘状态,带徒少或没有徒弟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除了经济待遇低的因素外,主要还有以下三点:

一是传授技艺的意识淡化。主要表现在老艺人和传承人身上。有的技艺传承有族规限制,如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侗族木结构营造技艺等只传本族或本家族内部成员。有的技艺有师承限规,师傅只收一个徒弟,不收二徒弟。有的老艺人或传承人,出于对自身技艺的保护,不愿意收徒传艺。

二是拜师学习的意识淡化。主要表现在年轻人身上。很多青年人外出打工,不想到本民族中一些传统手工技艺和生产生活技艺上去投资时间和精力。认为投入大,时间长,收入少,不受年轻人待见。传统戏曲进剧场、进课堂、进社区活动很难得到年轻人的响应和欢迎。

三是投入资金学艺的意识淡化。主要表现在学艺者家庭身上。民族民间手工艺、民族歌舞、传统医药、曲艺、民间文学等,有些是老师傅、传承人以微薄的收入谋生的基本手段,学艺必须要支付一定的学费给师传人。如:一出侗戏要3――5千元的学费;一堂苗族歌鼟要1――2千元的学费;一堂苗绣要1――2千元的学费,有的还要管吃、管住,学成后还有出师酒要办,家庭投入少则千元,多则千元。这些投入对于农村家庭、特别是那些贫困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不亚于或超过了一个大学生一年的上学费用。加之,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政策,读书不要学费,生活也有补助,又“有搞头”,比学艺划算得多,读书意识取代了学艺意识。所以,传统技艺的学习与传承难以为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