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佛珠多少颗?
其实,在玉器中,除了玉琮、玉璧等特例之外,大多数的玉器都是单独制作然后成对出售或陈设的。比如玉龙、玉凤、玉龟、玉猪、玉鱼等等,这些都是单独制作然后成对出现的玉器。而玉佛则是由一尊佛冠和一具佛像两部分连接而成的。所以,要讨论玉佛的具体颗数,就得分别讨论了。
首先来说说玉佛的头部,也就是佛冠部分。 一般我们把玉佛首称为“塔庙”,把玉佛的身躯部分称为“佛身”,这是由于古代玉佛一般都是供奉于寺庙之中,而且它们的造型往往如同古刹一样端庄肃穆。 所以,对于塔庙部分的颗粒数,是可以且应当有一个明确规定的——就是一颗。因为,如果你用两块玉料制成一尊佛冠然后搭配一尊身躯,那么,这尊佛就失去了“单”的意思,变成了“复数”,这在佛教典籍里是犯了大忌的,会引来佛主的忿怒。 有些塔庙采用高浮雕的方式,让释迦牟尼的脑袋显得格外高大威武,这样处理看似合理,但实则并不符合规范。
其次再来说一说玉佛的身体部分。 其实对于这部分,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定,可以根据设计师的创意和玉料的形状而有所不同。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身体部分雕有纹饰的话,那么这些纹饰一定是对称分布的。
这是因为,在所有的佛教艺术品中,都力求体现一种庄严宁静的感觉,而如果用了对称的图案来点缀的话,很容易给人带来一种秩序感,这样反而加强了艺术效果。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许多玉雕大师喜欢用“留皮巧色”的方式来呈现玉佛,在这种技法下雕刻出来的玉佛,无论是塔庙还是佛身,都没有了明确的颗粒边界,整个作品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极为美观。
翡翠玉佛珠的数量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在手串、项链等佩戴中,常见的颗数有14颗、18颗、20颗、24颗、27颗、36颗、42颗、54颗等。这些颗数都是基于佛教的观念和佛学理论来划分的,每一颗珠子都意味着一个含义。
1、14颗:在佛教中,表示诸佛菩萨的十四无畏,即佛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十四种无畏认知。十四颗珠子适用于小珠子的翡翠玉佛珠,既好看又符合佛教意义。
2、18颗:数字18在佛教中代表无量的含义,例如无量三昧、无量福田等,也代表了八正道的深化和归纳,即贫、富、病、老、怨仇、和合、便逼和戒具。
3、20颗:在佛教中,20颗珠子代表四沙门果,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也代表了四无明(无明、行、识、名色)和十烦恼(掉举、诤论、嫉、悭、诳、谄、害、骄、覆、随念)。
4、24颗:数字24在佛教中有特殊的含义,如二十四诸天、二十四诸瑜伽等,代表了佛教的二十四圣贤。
5、27颗:在佛教中,27颗珠子代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和三十六天,也代表了佛教的二十七圣贤。
6、36颗:数字36在佛教中代表三十六善法和三十六邪法,也代表了佛教的三十六个菩萨。
7、42颗:在佛教中,42颗珠子代表四十二章经,也代表了佛教的四十二位圣人和四十二种境界。
8、54颗:在佛教中,54颗珠子代表五十四圣群真,即五十四个佛和菩萨,也代表了佛教的五十四个阶位。
当然,以上这些颗数都是根据佛教文化来选择的,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来选择翡翠玉佛珠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