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画家黄永玉怎么样?

查勇智查勇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昨天,5月13日,是我非常敬重的黄老百岁生日,特意写了一篇长一点的解答。 认识黄老的缘分要追溯到2004年。那时我在《文学报》做编辑,该报有个副刊由我负责。有一天,主编拿来一叠稿子,说是陈丹青先生推荐的艺术家写的散文,让我看看选几篇发表。我随手翻了几篇,觉得文字清新洒脱,绝无废话空话,而且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一个“野”字——这个“野”字与他的艺术风格极为相称。后来一看作者署名:黄永玉。 我对这位艺术家原本并不熟悉,只是听说过一点关于他的种种传言和八卦故事。这些传言大多与他年轻时的情史有关。当然,作为一名编辑,我是不允许自己的作品带有任何个人好恶的。于是,在稿件上批示“请安排版面,发小说专栏”之后,我就把这叠稿子交给排版同志了。

大约两年以后,我因工作调动到了人民美术出版社。一天中午在食堂打饭后回办公室,看见黄老坐在我座位旁的一张桌子边上,面前摆着一本画册。我好奇地问他是怎么来到我们社的,是因为那篇稿子?他笑着点了点头。我说我要把您的画册送给领导签字,然后送到印刷厂付印。他说不用那么麻烦,他随身带着印章呢。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印章,在一叠纸上盖了章。这印章是他自己雕刻的,上面刻着他的名字,字体是魏碑体。虽然看上去有些粗糙,但是很有个性。 又过了一年,我调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古籍编辑部。一天早晨走进楼,看到大厅正面墙壁上悬挂一幅巨大的山水画。我以为是任伯年的什么新作,走近细看才看出是黄老的笔迹。我当时激动地大声嚷嚷,引来很多同事围观。据说这幅长卷是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烟火设计师、著名的美术评论家余俊雄女士策划的,共一百米长,用宣纸特制而成。

至今,我和黄老已经相识十四年了。这些年,我每年都能看到他的作品,或是画展,或是在拍卖会上。而今年,又是他的百年诞辰。作为一位享誉盛名的老艺术家,我认为黄老身上最具魅力的一点是: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他与郑板桥一样,一生只专注于书画,不涉政治,不求功利,自得其乐。 他的一生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我是搞艺术的,我就是把画画当成一切。

冷嫦冷嫦优质答主

黄永玉,笔名黄杏槟、黄牛、牛氏等。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中教育。因家境贫困,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江西等地。流浪生活期间,当过战地服务团团员、小学教员、舞美队队员、剧团见习提琴手、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和香港电影公司职员。50年代初,黄永玉和妻子张梅溪携幼女北上,从福建迁至北京,在中宣部人民出版社工作。

1956年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版画,后兼该系副系主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全委会委员。

黄永玉的艺术风格飘逸独特,具有抒情诗般的浪漫主义色彩,并有着独特的“湘西”的表现方式,形成中国当代绘画中的一枝“湘西画派”。

黄老的“湘西画派”不仅体现在国画上,还体现在他所擅长的版画和雕塑上。在版画方面,尤其是套色,黄老从传统民间木刻与欧洲古典木刻中吸取精华来充实自己的艺术创作。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称黄永玉:“是当代中国少有的‘多面手’。”雕塑方面,黄老的作品则表现出其独特的想象、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黄永玉是“以木刻起家的”,他的版画作品不仅数量大(已发表、出版的就超过万余幅),题材也非常广,并有木刻连环画《阿诗玛》,木刻集《鲁迅小说人物》、《一个人的版画》和《黄永玉版画集》等作品问世,版画家力群称誉黄的版画“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在国内外是独树一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